睿誠寵兒小沈是個有著很多優點的男孩,比如樂觀、善良、開朗,樂于助人,頭腦聰明等,但他也有一個讓爸爸媽媽頭疼的缺點:做事有始無終。小沈的爸爸媽媽發現,什么事情剛開始做的時候,他都信心十足的樣子,但稍微遇到點困難就開始扛不住,打退堂鼓,這讓爸媽很是無奈。
為此,小沈的爸媽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進行的教育,終于找到了癥結所在。原來,他們受現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一直信奉對孩子贊美教育,賞識教育。
這樣的結果,孩子的確是自信滿滿了,然而這不過是表面文章,當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小沈就會擺出一副“我做不了”的態度而偃旗息鼓了。

舉個例子,小沈一直“重理輕文”,理科科目成績遙遙領先,而文科成績卻常處于“墊底”的位置。最近一次測驗,小沈的歷史成績又亮起了“紅燈”。
可是,當媽媽看到小沈的試卷時,并沒有批評兒子,而是鼓勵道:“小沈,你這次考試進步很多了,你看看,后面的題目以前你一道都做不對,現在居然都能得10分了呢!只要你再接再厲,下次就能考好的,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
類似這樣的話,在小沈那里早已有了“免疫力”,他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于是垂頭喪氣地說道:“我就不是學文科的料!”
這時候,爸爸回家來了,拿過小沈的試卷看了一會兒,然后嚴肅地說“小沈,你看你錯在什么地方,本來是唐朝的事你卻寫成了宋朝,你是真不知道呢,還是因為馬虎導致?還有這里,明明讓寫百字以內的概括性內容,你卻來了個長篇大論。我看,你不是不會,而是從根本上排斥歷史,做題的時候馬虎大意。這樣怎么能不丟分呢?”
讓小沈沒想到,這次爸爸沒像媽媽那樣鼓勵自己,而是嚴厲地訓導起來,一時承受不了,小沈開始抹起眼淚來。
從那之后,爸爸經常用這種批評的方式教育小沈。沒想到,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小沈非但沒被“擊倒”,反而包括歷史科目在內的文科成績都提高了一大截。
其實,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還是小沈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再像從前那樣不求甚解,馬虎大意,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的確,現代教育觀念無不提倡賞識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否認,賞識是培養孩子自信心最有力的教育方法。但是,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一味地賞識也容易令孩子的自我定位出現偏差。這樣,稍遇困難挫折,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灰心喪氣。可見,要培養出自信的孩子,恰到好處的批評糾正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恰到好處的批評也是促進孩子進步的一種動力,它能使孩子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不優秀的原因,從而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的缺陷。長期下去,孩子就能取得讓自己滿意的進步,從而樹立踏實而科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