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普惠性幼兒園有多難?
又一個學期結束,民辦幼兒園園長卻并不能放松,她們想的是“即將上漲的房租”和成本核算。贛州市公務員小區幼兒園是一所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已經開辦了20年,每學期學費2000元,伙食費2000元。價格親民,還被評為“市級示范幼兒園”,深受周邊孩子家長歡迎。但是,每年都在上漲的房租讓鐘幸蓉暗暗叫苦。

民辦幼兒園有苦處,公辦的也不輕松。廣東省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是一所普惠性的公立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相比,少了一些成本考驗,但在園長吳冬梅的心中,師資問題是困擾她的一個大難題。“幼兒教師大多是中職高職畢業,以廣東為例,華南師大、廣州大學等高校每年幼教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不超過100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會選擇繼續深造,真正留在幼兒園的不多。”
從“入園難”“入園貴”過渡到“家門口的放心幼兒園”,要邁過幾道坎?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幼教年會上講述了目前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面臨的困難:至少有三個問題是值得注意的。首先,什么樣的幼兒園是符合地區特點的幼兒園,這缺少足夠的研究數據和成果支撐。其次,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盡管有地區標準,但是各種國外的、科技的、小學化的理念,沖擊著大部分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最后,很多幼兒園只重硬件,內涵建設相對欠缺。
好幼兒園的標準有哪些?無論是家長還是教育行政部門,對此都有一定誤區。家長們選擇幼兒園總是第一眼先看到校園環境好不好、玩具新不新、教室好不好,有沒有監控設備、新風設備,師資怎么樣、課程理念如何都是第二步才會考慮到的。
教育行政部門對師范幼兒園的評估方式也是如此。評估分為三個層面,首先是結構評估,就是硬件條件,如教師比例、玩具、設施等,這個層面是最直觀的,也是最容易得出結論的。其次是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考察的是教學過程以及孩子從入園到畢業期間的成長,這兩個部分是幼兒園軟實力的體現,是最重要的部分,卻相對難以量化。于是,在評估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第一眼現象’。這種“第一眼現象”困擾了一些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的發展,他們必須努力維持門面。這樣做的后果是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睿誠認為要想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應該從源頭理順,比如財政經費的投入上,也可以效仿香港,按兒童的人數發放經費,他們選擇去哪所幼兒園,這筆經費就跟到哪里,當然加強教師培訓也是必要步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