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撒謊的壞習慣家長該怎么辦 ?
據統計,孩子的100個謊言中,有70%是由于畏懼懲罰和怕被嘲笑,10%與孩子的想象、夸張有關,20%是故意說謊。孩子的“大話”形形色色,說謊的原因也各有不同。當孩子有撒謊的壞習慣時,父母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對于正確與錯誤、好與壞等觀念,兒童多半是通過日常生活無意識習得的。如果兒童經常看到成人說這樣或那樣的謊言,那他們很自然會很方便地建立起這樣的錯誤觀念。對于孩子來說身教更勝于言傳。要孩子不說謊,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首先不說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答應孩子的事情,就力求做到,當實在無法做到的時候,也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真誠可信的。
其次,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家長一味居高臨下的俯視孩子,自然加劇孩子的緊張恐懼心理。為了逃避責打,惟一的辦法是撒謊。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所以孩子逐漸養成了撒謊的心理。可見,我們給孩子設下許多難以達到的目標,對孩子期望過高,當他們無法完成“任務”時,他們只能選擇說謊。
最后,溫情教育。對于撒謊的孩子必須嚴肅指出是錯誤的,并進行必要的批評,但這種批評絕不是簡單的打罵,而是動力以情、曉之以理的溫情教育。比如孩子偷拿了小伙伴的玩具,回家卻說是自己撿的,你可以問他是真得很喜歡這個玩具嗎?如果喜歡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個新的,讓你把“撿”來的玩具送回去。而且要注意給孩子說理,告訴他誠實是一種美德,而撒謊既不道德也有損身心健康。
在孩子犯錯并能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家長應該適當的夸獎兩句:“寶寶能夠跟媽媽承認錯誤,真乖。”這樣也就等于在告訴寶寶,說實話才能換來夸獎。對于孩子的誠實的行為,要及時地表揚和獎勵,使之得以強化而不斷鞏固。如果孩子撒謊帶來的后果較為嚴重,那么家長也可給孩子一定的處罰,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以后再犯,但是切忌簡單的打罵,可讓孩子自己選擇一種處罰方式,比如扣除零花錢、寫檢查等等方式讓孩子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