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所有的家長都愛孩子,可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卻不懂自己的孩子。我們總是習慣把成人世界的東西填塞給兒童,以“成人本位”的教育去教育我們的孩子,這是很可悲的。兒童的世界、兒童的生活、兒童的心靈是按發展階段的順序,而慢慢轉變、逐漸成熟的。

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教育的“塑造”功能,懷著望子成龍的心態拔苗助長,夢想著自己的孩子一夜之間成為畫家、音樂家。這都是不對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個性特點,做父母的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媽媽們覺得孩子畫畫不照著書本畫,亂畫一氣,但實際上,他并非亂畫,兒童畫其實能反映出孩子自己的思考、表現和沖動。家長這時候應該做的事情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同樣的,棋子對于孩子來說,不理解它的用處和意義也是正常的。孩子們把棋子想象成小朋友小伙伴,也是多數孩子樂于做的事情。家長不應該指責孩子,而是可以把自己也融入孩子的“故事”中,才能跟孩子更好地交流。誰說棋子它只是“棋子”呢?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禁錮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種理論是說孩子有自己的理性休眠期。兒童大概在十一二歲的時候才會產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在這之前,很多孩子不能真正地接受成人世界的大道理,但是他在表面的幼稚之下隱藏著極其豐富的、有意義的生活,那是與成人生活不一樣的兒童世界。就像破繭而出的蠶蛹,它在化蝶前并非是在浪費時間,而是作為蛹,在悄悄地忙碌地做著建造新生命的工作。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那一份凈土,在孩子心中那份凈土或許是這個世界,這樣的心境是我們成年人無法抵達的彼岸。